我来广东多年了,以前也很喜欢看港剧,在广东这边称呼父亲是叫“老豆”的,我之前一直没有搞懂,为什么对父亲会有这样的称呼,以为只是民间的一种习惯叫法。
直到今天,在听书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老豆”这个词的真正起源,还蛮有趣的。
故事的背景是在五代,后晋时期,主角是窦禹钧,由于住在燕山这个地方,故号窦燕山。窦禹钧教子有方,后来五子登科的故事。
《三字经》里“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成为世人景仰的“模范父亲”,人们往往把教子有方的“父亲”喻为“老窦”,由于粤方言的“豆”与“窦”同音,遂“老豆”被作为对父亲的尊称。
连大文豪范仲淹还写过文章来纪念这个窦禹钧,他是这样写的:窦禹钧,范阳人,为左谏议大夫致仕。诸子进士登第,义风家法,为一时标表。
窦禹钧的五个儿子都先后考中了进士,一时传为美谈,而他的教育方法也成为人们学习的标杆和榜样。他的这五个儿子,个个都是人中豪杰,长子,做官至礼部尚书,文笔很好,深得宋太祖赵匡胤的赏识。次子,官至礼部侍郎,负责国家的各种重点祭祀活动。三子,官至左补缺,也是被人称道清正廉明的好官。四子,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的高官了。五子,官至侍郎,文章和品行都俱佳。
我们平时老百姓说的“五子登科”,指的就是窦燕山的五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这件事。
范仲淹在纪念窦燕山的文章当中还说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说是窦家原本存了一些钱,有个仆人实在是穷困潦倒,偷走了这笔钱,走的时候,留下一个十来岁的闺女,写张借据系在这个女孩的胳膊上,意思是让窦家把这个闺女卖掉,然后用来抵他偷走的这笔钱。
后来窦燕山,烧掉了这个借据,并且收了这个女孩为养女,把孩子培养大后,找了一个才华品行都很出众的夫婿给嫁出去。这个仆人在外地听说了这件事,甚为感动,大老远跑回来找窦燕山认错,痛哭流涕。窦燕山也不追究,反而鼓励他痛改前非,好好做人。
范仲淹还记载,这个窦燕山,经常资助一些特别穷苦的人,有些人甚至穷得都无钱安葬家里去世的老人,他都会给与帮助。接受过这种帮助的人就有27人。
窦燕山还帮助过28个,从小就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孤女,并且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男子组建家庭。
窦燕山出资办书院,培养年轻人,贫寒子弟来上学,不但免了学费,还资助生活费。接受过这样帮助的年轻人非常多,难以计数。
窦燕山对他人很大方,对自己就很严格,生活极其简朴,省下的钱,都用来做善事,办书院。
所以在《三字经》里边总结他的教育经验,叫做: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这个窦燕山教育孩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
1.品格教育比技能教育更重要。
2.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
3.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
原来广东这边把父亲称为“老窦”,其实窦就是“窦燕山”的窦,后来根据谐音才有这个老豆。这并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称呼哦,是一种尊称,指的是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受人尊重的好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