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父母忙碌了一天,累得个半死,刚下班回家,5岁的儿子却精力旺盛的很,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儿子:我要出去玩儿~
父母:你看外面都天黑了,天黑了大灰狼要出来吃小孩了!
儿子:……惊恐得望着外面,不说话了。
父母心里不想让小孩出去,不是直接告诉小孩“不要出去”,而是通过失效模式“大灰狼吃小孩”,告诉小孩出去的结果。在小孩内心形成一种压力(警示),让他不去做某种行为:“晚上出去玩”,最终达到避免被“吃”的效果。
这种思路其实就是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父母“哄骗”小孩的伎俩有很多,FMEA自然也不会只有一种,下面我们来看看FMEA的种类。
1
FMEA的种类
最常见的要数DFMEA 和PFMEA 了。
DFMEA中的D是Design,设计的意思,其研究对象是熊孩子本身(产品或零件本身),其本质是琢磨打造一个“成功”的孩子,到底需要有哪些特质!
比如孩子个头高不高呀,长得帅不帅呀,各方面能力强不强呀,具体到产品就是尺寸、外观、性能。
琢磨好自己想要什么孩子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去培养了,这实际上就是PFMEA干的事了。
PFMEA中的P是Precess,过程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打算怎么去培养孩子,通过什么方法、什么步骤让孩子最终具备DFMEA琢磨出来的特质。
比如想让孩子个头高该怎么办呢?比如通过小时候增加营养(喝牛奶、补维生素D)、大些时候加强锻炼(多打篮球)等一个个方法/过程来实现。
除此之外,你可能还会接触到SFMEA(系统FMEA)、MFMEA(机器FMEA)等,由于出镜率不高,这里就不具体介绍了。
不管是什么FMEA,很多基本概念都是通用的,我们来具体认识一下它们。
2
重要概念及指标
FMEA的全称是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我们先来挖挖里面的关键词。
潜在
首先就是“潜在”。啥叫潜在?就是可能会出现,可能又不会出现的,其深层的含义就是“未雨绸缪”。
比如为了让孩子更健康,有“远见”的父母可能在备孕的时候就开始考虑了,比如戒烟戒酒戒咖啡啥的。
这些烟、酒、咖啡一定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吗?可能会,也可不会,这就是“潜在”!
对于“潜在”的研究意义就在于,我们在“事前”就要采取行为,而不是等“事后”,纰漏已经发生了再去亡羊补牢。
上面提到的DFMEA一般要在图纸、规范完成之前,PFMEA也要在过程设计确定之前完成。
失效
相信很多父母对小孩有过很多的“期望”,比如想让小孩以后会弹钢琴,能成为钢琴家,甚至还做了一些努力,比如买了钢琴,请了老师,结果呢?
叫你让我弹!叫你让我弹!!
这种失去原来失去原有设计所规定(期待)的功能(比如会弹钢琴)就叫做失效。
失效是会传递的,上一个失效可能就是下一个失效的原因,由此展开,有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失效后果等说法。
失效模式就是失去功能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比如上面的不会弹钢琴。
失效原因指的是由于设计缺陷而造成失效模式的原因,比如可能请的钢琴老师不好。
失效后果则是失效模式带来的影响,比如以后你家娃再也不能通过弹一曲优美的曲子来把妹了!
当然,够厉害的话,也可以让会钢琴的妹子来把你!
FMEA的编制过程本质上就是和“失效” 在做斗争的血泪史。这个斗争主要集中在三大战场上!
严重度、发生度、探测度
弹钢琴略显高大上了些,小唐老师这里举一个孩子在生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失效吧(曾在《人是越来越懒了!——FMEA、VDA 6.3改版反向思考》里提到过,点击可查看)。
有过失手打碎杯子的经历吗?相信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如故意打的),打碎杯子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上面谈到的失效。
打碎杯子,可能会被吓一跳,这样的结果并不会太严重。可如果打碎杯子的玻璃渣弹到人的眼睛里,相信会严重得多(比如失明,这是家长们绝对不能允许的)。
所以,同样的失效模式(打碎杯子),其后果可能会有差异的。
将失效后果造成影响的大小进行了定义,这就是传说中的严重度(S),并且用1~10数量进行表示。
打碎杯子,可能会把人吓一跳,严重度定为5;
玻璃渣弹到人的眼睛里,很严重,定为10。
严重度知道了,咱们再来看看导致失效模式发生的概率。小唐老师正值青壮年,胳膊孔武有力,尤其是右手:)拿稳一个杯子自然不在话下。
如果是1-2岁的婴儿,拿起东西晃晃悠悠,自然不稳。当我们俩同时拿杯子,掉落的可能性是不一样滴。
这就是另一战场:发生度(O),同样用1~10数量进行表征。
小唐老师拿杯子掉落的可能性是4。
婴儿拿杯子掉落的可能性是8。
杯子打碎了,相信你我一眼都能看到,再不济听到声响也能知道打碎了。
这个时候,路过一个又瞎又聋的朋友。
我看不见,还听不到!
因为听不到,也看不到,所以他很难发现杯子打碎了。根据发现失效模式发现的难易程度,我们又定义了探测度(D)(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叫不可探测度),同样以1~10来表征。
小唐老师能发现杯子打碎的可能性为2。
又瞎又聋的朋友发现杯子打碎的可能性为10(不可探测度高)。
这三个战场的战果,严重度S、发生度O、探测度D乘起来,得到一个叫RPN的东东,又称作风险系数或者风险顺序数,这些就是FMEA最核心的概念了。
谈了这么多概念和指标,很多朋友可能还是不清楚FMEA表格是怎么编出来的,下面我们进入实际操作环节(非FMEA人士可直接略过)。
3
DFMEA
在篇首,我们提到了DFMEA的研究对象是熊孩子(产品零件)本身。可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我们发现Ta们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得多!
这个时候,我们就也要学习一下熊孩子们的必备技能——拆玩具(零件)!
当然,作为熊孩子的父母,我们不能拆完就没事了,还得考虑我们真正要评估的对象到底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时候,我们可能会用到很多质量工具,比如框(边界)图、参数(P)图。
在理清楚我们的研究对象后,我们可按照如下的思路一步步往后推。
→确定项目→明确功能→(丧失功能是如何表现?)→明确失效模式→(失效模式出现会有什么后果?) →明确失效后果→(失效后果有多么严重?)→确定S→(失效模式为什么会出现?运用失效链问为什么)→确定起因/机理→(失效模式出现的可能性大吗?)→确定O→(目前采用什么控制方法?)→确定现行控制方法→(控制方法有效吗?)→确定D→(综合风险大吗?)→计算RPN
看不清,可点击图片放大哦~
RPN高吗?S高吗?不高:分析结束\\高:现行控制方法是否充分?→充分:增加控制程度;改变结构/参数/材料\\不充分:增加设计/更改控制方法;改变结构/参数/材料→建议措施→采取措施→重新确定S、O、D、RPN→RPN高吗?S高吗?→不高:结束\\高:重新分析
在FMEA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关键特性、特殊特性的识别,其标准可参考下图。
上面右图提到了PFMEA,我们再来看看PFMEA的编制思路吧。
4
PFMEA
PFMEA的研究对象是过程,这个过程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对于培养小孩的父母来说,绝对是步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谨慎,一步错,全盘错,再也达不到打造“成功”孩子的目标了。
对于产品或零件来说,在做PFMEA之前,也要先明确这一步步工序(类似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们有一个叫过程流程图的东西。
过程流程图
类似于DFMEA,PFMEA我们也有如下的思路:
→确定工序→明确该工序目的→(达不到工序目的是如何表现?)→明确失效模式→(失效模式出现会有什么后果?) →明确失效后果→(失效后果有多么严重?)→确定S→(失效模式为什么会出现?运用失效链问为什么)→确定起困/机理→(失效模式出现的可能性大吗?)→确定O→(目前采用什么控制方法?)→确定现行控制方法→(控制方法有效吗?)→确定D→(综合风险大吗?)→计算RPN
→RPN高吗?S高吗?→不高:分析结束\\高:现行控制方法是否充分?→充分:增加控制程度;改变工艺方法/工艺参数\\不充分:增加/改变控制方法;改变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建议措施→采取措施→重新确定S、O、D、RPN→RPN高吗?S高吗?→不高:结束\\高:重新分析
FMEA难吗?
其实FMEA的原理一点都不难,一个失效的概念,三个分析的维度而已。
但真正踏实做过FMEA的人却会有不同的感受,似乎这是一个没有穷尽的工作。好像操碎了心的父母一般,想方设法的去控制孩子生长过程中的一切风险,去呵护他们的孩子茁壮成长,却又总觉得很多地方做得不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