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买一件合适的保暖内衣却有点头疼,保暖的总是很厚,穿上连活动都费劲。
薄得又不够暖,穿上约等于无。
某些被直播博主吹爆了的品牌,穿上居然起球?
为了显瘦买紧身的,结果被勒得头晕喘不过气。
市面上的保暖内衣品牌、面料、款式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如何判断一款保暖内衣的品质?吊牌上的标识都什么意思?好的保暖内衣有啥必备条件?
其实大家已经发现,穿得厚不一定暖和,厚度和保暖性并不都是正比关系,材质也很关键。
大家选保暖内衣最关注的就是保暖性、吸湿性和舒适度,商家的广告上几乎都有这几个功能,可穿到身上效果就不一定了。
1. 保暖内衣的保暖性依靠“热导率”,对于冬天来说,热导率高的衣服不能穿,因为导热太快,直接就把身体的热量传递到外面了,体感会很冷。
目前,热导率最低的物质是空气,所以在选保暖内衣或其它的衣服时,咱们就选能“抓住”空气的材料。
比如一些中空的纤维,像羊毛、羊绒、羽绒服里填充的朵绒,它们可以固定比较多的空气。
这些空气在我们身边会阻止或减缓热量向外传递,所以比较暖和。(这也是为什么羽绒服里总是那么多空气的原因)
羊毛这类天然纤维价格很贵,大家公认保暖效果好,但实际上,还有比羊毛更好的保暖材料——腈纶。
晴纶是一种化学纤维,也叫聚丙烯晴纤维, 现在的纺织工艺造出来的腈纶比羊毛的保暖性还高了5-6倍。
这两年有一种叫“德绒”的“新科技”保暖内衣,仔细看一下会发现,它的发热材料就是腈纶,只是工艺比之前精进了很多。
而且目前市面上几乎每一款保暖内衣里都含有腈纶,甚至一些宣称天然材质的,也会添加腈纶成分。不同材质的热导率对比,腈纶真的一点也不差。
2. 吸湿性。保暖内衣的吸湿性如果不好,就会感觉捂得慌,身上总是湿乎乎的。
这几年,人们早就研发出了和天然纤维吸湿性差不多的材料,比如粘纤(莫代尔)。
它也是保暖内衣的必备成分,不仅吸湿性好,还能把这些湿气转化为热能,辅助腈纶一起发热。
添加了这种材料的保暖内衣,穿到身上确实感觉瞬间就热了,好像衣服自己在发热,商家因此宣称能“自发热”,主打透气轻薄的保暖内衣都含有很多粘纤。
3. 舒适度。一款保暖内衣的舒适度主要是贴合身体,抗静电以及不起球。
贴合身体就是弹性要够,保暖内衣的弹性主要来自氨纶,俗称莱卡棉,是弹性最好的人工纤维。
不仅增加衣服弹性,还让手感更柔软,100%棉的睡衣和98%棉+2%氨纶的睡衣相比,弹性就相差很大。
另外,粘纤也有一定弹性,其中最好的是莫代尔纤维,由奥地利兰精集团开发,从榉木加工而来。
它的纤维很长,很细,经常用于特别细腻的面料,手感舒适还很轻薄。
可惜,这种长纤维做衣服很考验设备工艺,否则就会起球。
抗静电主要看面料中纤维的吸湿性,吸湿性越好的纤维,越不容易起静电。
上文讲了目前用得最多且吸湿性好的就是粘纤,特别火爆的“肌底衣”,其实就是优质莫代尔含量很高。
”腈纶+粘纤+氨纶“是保暖内衣必备的,在这个基础上,为了实现更多目标,可以加入其它纤维。
比如为了让衣服更耐磨,会加入部分锦纶,它很耐造,我们的打底裤、冲锋衣表层或者一些羽绒服的表层都采用锦纶的材质。
想要衣服更有型、更抗皱,可以加入聚酯纤维,也就是涤纶,为了增加透气性可以添加一些棉,但是主要发挥功能的还是最基础的那几个。
只要能满足自己的主要需求,就是一款合适的保暖内衣。
保暖内衣吊牌上必备的两个标准是执行标准和安全类别。
执行标准比较多,只要标注出来了就是符合国家要求的。
安全类别是国家强制要求的必须达到的标准,主要是要标注清楚是A类、B类还是C类。
A类是婴幼儿(36个月)使用或可接触产品,B类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保暖内衣就是B类标准,C类就是外套等不直接接触皮肤的。
吊牌上只有这两个标识都齐全的才是合格产品。
爱出汗的,可以选择粘胶纤维为主的;
怕冷的可以选择以腈纶为主的;
皮肤比较敏感的,可以选择以莫代尔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