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员外取出银两,叫人购买物料”。这句话出自于古装小说《水浒传》。相信大家在古装剧中常常可以看到,古人用银两来购买物资这一场景。那么很多人会问,古代的一两大概是现在的多少钱呢?其实这是很模糊的一个概念,在电视中我们看到一些江湖人士,他们在吃完饭后会在桌子上留下一些银两,有时候为了省麻烦还会说“不用找了”,可是还有一些人会因为这几两银子卖儿子女儿。
今天就来和大家分析一下古代的一两银子的概念吧!首先从银子的本身价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银子相当于货币,而货币是商品交换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银子是贵重金属,变成了商品,既然是商品,那就也有它的价值。在2020年中国的白银一克相当于4元人民币,而在古代的一两代表40克,那么经过换算,古代的一两就代表160元人民币。
当然这个结论也不是非常准确,这样的换算只是单方面考虑了银子的本身价值,丝毫没有考虑白银的供求关系,也没有考虑白银的产量问题。为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研究白银和人民币的关系。
我们除了单纯的研究白银相当多少人民币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在当时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的购买力,那我们就拿古今价格变动最稳定的粮食来做参考。根据史料记载,在清朝,上白米九钱五分一石,中白米九钱二分,下白米八钱三分。所以在清朝,一两白银大概能够购买一百斤的大米,而我们现在一斤白米大概要两元,所以清朝一两白银就相当于200元的购买力。而在明朝,一石大约是95公斤,换算过来大概可以买400斤大米,也就相当于七八百人民币。唐朝的国力非常强盛,物资也非常的丰富一两白银就能够买到120斤大米,按照现在两米一斤的价格大概就是4800元。对此你是否惊讶了呢?
其实白银的物价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价和其他的商品数量的改变,白银的价值也在发生轻微的变化。所以我们通过白米的价格变化我们就能看出在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到底是不是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