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银是不是沉淀(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

  • 100人浏览   2024-08-17 10:15:30

卤化银的性质

卤化银,卤素与银形成的化合物,除氟化银外均为沉淀,氟化银、氯化银为白色,溴化银为淡黄色,碘化银为黄色。

化学式AgX(X=F,Cl,Br,I)。

卤素与银形成的化合物,除氟化银外均为沉淀,氟化银、氯化银为白色,溴化银为淡黄色,碘化银为黄色。除碘化银为硫化锌(Zns)型晶格外,其他卤化银都属于氯化钠(NaCl)型晶格。氟化银可溶于水,其余皆微溶于水,溶解度由氯至碘的顺序而降低。氟化银是离子型化合物,其它为共价化合物。

1. 氟化银

物理特性: 在常温下为白色晶体,熔点为708K,在标况下(0摄氏度,273.15K,101KPa溶解度为1800g/L,合约14.17mol/L,极易溶于水.

化学键: 其中Ag-F键长246pm,小于其它卤化银.共价半径为246pm,与Ag-F键长相同,应区别于其它卤化银.键型为离子键,也与其它卤化银相异.晶格类型类似于氯化钠,与氯化银/溴化银相同(碘化银晶格类型类似于硫化锌.)(其它卤化银均有共价键倾向:氯化银/溴化银的键型为过渡键,碘化银键型为共价键)

制备 :由于AgF易溶,可将Ag2O溶于氢氟酸中制取:Ag2O+2HF==2AgF+H2O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大量接触氟化银者可能导致慢性氟中毒,吞咽氟化银者可导致急性氟中毒而死.

2.氯化银

物理特性: 相态:固态

颜色:白色,在光作用下颜色会变深 (见光变紫色并逐渐变黑)

密度:5.56 g/cm3;摩尔质量:143.323 g/mol;熔点:455°C;沸点:1550°C

溶解度:0.0019 g/L水

易溶于:浓氨水、硫代硫酸溶液、氰酸溶液 煮沸的浓盐酸(在这些溶液中它形成[Ag(NH3)2]、[Ag(S2O3)2]3−和[Ag(CN)2]0−等。)

不易溶于:有机溶液

不溶于:水、乙醇,稀酸。

晶体结构:与NaCl结构一样

制备:氯化银是由氯化钠溶液或盐酸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沉淀而得,应在暗室红光下进行。

由于氯化银非常不易溶,因此在实验室中它常被用来测定样品的含银量。

在不是非常敏感的照片胶卷、胶版和胶纸上有使用氯化银。但一般胶卷上使用的是化学性质上类似,但是更加对光敏感的溴化银AgBr。

氯化银在电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应用是银-氯化银-参比电极。这种电极不会被极性化,因此可以提供精确的数据。由于实验室中越来越少使用汞,因此Ag/AgCl电极的应用越来越多。

这种电极可以使用电化学氧化的方式在盐酸中制作:比如将两根银线插入盐酸中,然后在两根线之间施加一至二伏电压,阳极就会被氯化银覆盖(阳极反应:2Ag + 2HCl → 2AgCl + 2H + 2e-,阴极反应:2H + 2e−→ H2,总反应:2Ag + 2HCl → 2AgCl + H2)。使用这个方式可以确保氯化银只在电极有电的情况下产生。

与其它卤化银盐如AgBr和AgI不同的是氯化银能够溶解在稀的氨溶液中:AgCl + 2NH3 → [H3N-Ag-NH3] + Cl

在氨溶液中加入硫化物又可以形成不可溶的银盐:2[Ag(NH3)2] + S2− → Ag2S↓ + 4NH3

3.溴化银

溴化银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酸,可见光分解:2AgBr=2Ag+Br2(条件为光照)

溴化银见光分解成:银单质与溴单质

变色镜片是在普通玻璃中加入了适量的溴化银和氧化铜的微晶粒。当强光照射时,溴化银分解为银和溴.分解出的银的微小晶粒,使玻璃呈现暗棕色。当光线变暗时,银和溴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于是,镜片的颜色又变浅了。

AgBr具有感光性,常用于照相术照相底片,印相纸上涂一簿层含有细小溴化银的明胶,摄影时强弱不同的光线射到底片上时就引起底片上AgBr不同程度的分解分解产物,溴与明胶化合,银成为极细小的银核核析出底片上,哪部分感光强AgBr分解就越多那部分就越黑。

4.碘化银

化学名称:碘化银(AgI)

化学品描述:化学式AgI。式量234.77。有α黄色六方和β橙色立方两种。前者密度5.683克/厘米3。于146℃转β;后者密度6.010克/厘米3,熔点558℃,沸点1506℃。放于光中变色,最后变黑。几乎不溶于水易和稀酸,微溶于氨水,溶于氰化钾溶液。

分析级碘化银

用途:用于制造照相底片或感光纸,以及用在人工降雨方面。

制法:由硝酸银溶液逐渐加入碘化钾溶液后,过滤,再用热水洗净而制得(应在暗室或红光下进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