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伦敦的资料是什么(70多年前的伦敦毒雾有多恐怖?)

  • 100人浏览   2024-11-21 10:30:36

2022年12月5日,伦敦人如常开始一天的生活。英国环保组织“灭火”在其网站上提醒人们,“不要忘记70年前那个恶梦般的日子”。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轻视,必将招致对自身的巨大伤害。

英国伦敦的雾很有名,故被称为“雾都”。雾,多少带有一些浪漫、神秘的色彩。然而,伦敦人似乎不太喜欢雾。在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作品中,有关雾的大量描写都令人感到不舒服。70年前,促使伦敦人向大雾宣战的,是一场持续了整整4天、夺去1.2万人生命的的烟雾。

夺去1.2万人的生命

1952年12月5日,一场意料之中却又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烟雾,突然将整个伦敦笼罩于其中。伦敦居民一早醒来,纵使早已习惯在浓雾中生活,也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只见比往日更浓的烟雾将城市彻底包裹,人们几乎看不到稍远地方的任何东西,能见度只有几英尺,甚至到了“遛狗不见狗”的地步。除了看不清,很多人还觉得眼睛和鼻子很不舒服,禁不住打喷嚏、流眼泪。

这场烟雾很快便对伦敦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如此浓烈的大雾,伦敦机场不得不取消了所有航班。马路上的汽车如蜗牛般爬行,即使开着车头灯,司机也看不清稍远一点的路况,只能一点一点地往前蹭。即使如此,仍不时发生交通事故。幸好所有汽车的速度都很慢,没有造成严重的伤亡,只是加剧了道路的拥堵。伦敦的大街小巷都排起了汽车“长龙”,心急如焚的司机拼命按喇叭,“长龙”却丝毫不见移动。

行走在街上的人大都提着煤油灯,即便如此,也只能沿着马路护栏或房屋墙壁摸索前行。有人甚至连自己的双脚都看不清,稍有不慎就会被绊倒。

烟雾不但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还影响了伦敦各行各业的经营。无处不在的烟雾“入侵”室内,电影院和剧院被迫关门,因为观众根本看不清银幕上放映或台上演的到底是什么。这天是星期六,晚上萨德勒威尔斯剧场上演莎士比亚的名剧。不知是谁中途退场,打开剧场大门却没有及时关上,浓雾趁机钻了进来。很快,话剧变成了“广播剧”,观众们只听得见熟悉的台词,却看不到演员的身影——浓雾把舞台包裹得严严实实。没过多会儿,流芳百世的台词也没人继续念下去了,只剩下演员和观众们持续不断的咳嗽声。剧场方面只得宣布终止演出,让大家赶快逃离。

整个城市受到的另一个严重影响是犯罪率上升。在大雾的“掩护”下,窃贼破门而入;匪徒站在街角,一有机会就抢走女人的挎包。没人能看清抢包的人,执法人员也无从着手调查。

以上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更糟糕的是,伦敦居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烟雾夹杂着各种气味,且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整个伦敦似乎被放进了一个“臭鸡蛋”中。居民只要出门就会戴上口罩,但这并不能阻挡刺鼻的气味。很多人感到胸口窒闷、呼吸困难,街上到处都能听到剧烈的咳嗽声,甚至呕吐声。

据当时的一位美国外交官回忆:“我们乘坐飞机抵达伦敦时,因为机场烟雾弥漫,所以飞机只能降落在伦敦南面32公里处的一个小型机场。踏出机舱门的那一刻,一股硫酸和煤烟的气味扑面而来。接下来的几天情况非常糟糕,夜里在伦敦的街道上行走,口中会有一种莫名的金属味道,鼻子、咽喉以及眼睛都会受到辛辣般的刺激——想象一下用手剥开洋葱时的感觉……”

烟雾中附着许多有害物质,不仅加重了人们呼吸道的负担,甚至会危及生命。最先对突然而至的烟雾有所反应的,是参加当地一场畜牧业展览会的牛。在展会现场,350头牛中有52头中毒,其中14头濒临死亡,1头当场死亡。连健壮的牛都承受不了这种烟雾,它对人类的损害可想而知。

据相关部门检测,当时被烟雾笼罩的伦敦,烟尘浓度最高时达每立方米4.5毫克,是正常水平的10倍;二氧化硫的最高浓度是正常水平的7倍。伦敦居民中身体出问题的人越来越多,数不清的人患上了呼吸道疾病,医院人满为患。在短短5天内,有4000多人因这场毒雾丧生。

1952年12月1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冷空气拯救了伦敦。因为它的到来,毒雾终于被驱散。

然而,事情远未结束,毒雾带来的后遗症依然在伦敦肆虐。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又有8000余人死于呼吸道疾病所引起的并发症。除此之外,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病、肺炎等疾病。这些疾病大都伴随他们一生。

“元凶”和“帮凶”

那么,夺命烟雾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元凶”就是工业排放和居民取暖烧煤所生成的烟雾,而“帮凶”是所谓“逆温层天气”(因缺少空气的流动而出现的逆温现象,地表上暖气层覆盖了冷气层)。

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强大的国力,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于伦敦居民而言,工业革命给他们创造了数不尽的便利:在家有暖气,出行有火车、地铁。在这些便利的背后,伦敦人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沉重的:常年生活在灰蒙蒙的天空之下,整日闻着刺鼻的气味,很多人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病。

工业革命的核心燃料是煤,无论取暖还是发电,无论火车还是地铁,在当时都以煤为燃料。自1800年起,英国的煤炭消耗量每年递增,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到1950年已达近2亿吨。随着煤炭消耗量的不断增长,排放到空气中的烟尘、有毒气体也不断增多。

煤炭中含有硫,其挥发到大气中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有毒物质。当城市上空的大气中累积的烟尘和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有毒物质达到临界点,夺命烟雾就形成了。

伦敦上空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工业排放。当时伦敦市区建有大批需要烧煤才能生产的工厂。因为广阔的市场需求,这些工厂昼夜不停地生产,向伦敦上空排放了大量烟尘和有毒气体。更重要的是,这些工厂为了节约成本,都选择将烟囱建得很低,基本上只有10—15英尺(3.05-4.57米)。也就是说,烟尘和有毒气体直接被排放到低空中,非常不利于消散。

其二是居民取暖烧煤生成的烟雾。伦敦居民取暖所用的煤炭没有工业用煤多。据统计,1952年全英国的家庭用煤量,还不到煤炭总消耗量的五分之一。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家庭用煤所产生的烟尘和有毒气体远超工业用煤。

据有关机构事后统计,在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中,家庭用煤要负近八成的责任。很多人不理解,工业煤炭消耗量远比家庭煤炭消耗量多,为什么其产生的烟尘和有毒气体要少于家庭用煤呢?原来,虽然大部分工厂为了节约成本,都使用比较落后的设备,很少安装除尘和清洁设备,但工厂设备在能源效率上仍然优于家用设备。当时伦敦居民家中使用的多是传统壁炉,其产生的温度往往低于煤炭完全燃烧所需的温度。于是,燃烧不充分的煤炭产生大量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和焦油的烟 雾,并被排放到大气中。

工业排放和居民取暖烧煤是生成大量烟雾的主因,而“逆温层天气”是一个重要诱因。

自英国工业革命起,伦敦的环境污染问题就长期存在。那么,伤亡如此大的夺命烟雾为什么会在1952年形成呢?研究表明,这要归咎于当年伦敦出现的“逆温层天气”。冬天,由于英格兰东南部被高气压长时间覆盖,造成该地区的空气流通一直不畅,伦敦市的气温长时间保持在冰点以下。天气寒冷的直接结果就是伦敦居民大量燃烧煤炭来取暖,发电厂为了供电给全市居民取暖,也大量消耗煤炭。就这样,伦敦市区在11月到12月间的用煤量猛增,由燃煤散发的烟尘和二氧化碳、硫化物总量也不断攀升。

“逆温层天气”进一步阻碍了雾气散去。雾气与烟尘、有毒气体相互融合在一起,最终促成了这一骇人听闻的空气污染事件。

夺命烟雾的化学原理,多年以后才被厘清。硫酸盐是形成烟雾的主要因素,硫酸盐颗粒是住宅和发电厂以及其他地方的燃煤释放出的二氧化硫形成的。但二氧化硫是如何转化为硫酸盐的,起初人们并不清楚。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一过程是由二氧化氮促成的——二氧化氮恰好是燃煤的另一种副产品。

被迫推动环保立法

伦敦烟雾事件直接及间接导致共1.2万人丧生,这才引起英国政府的重视。

在伦敦这座城市的历史中,雾霾早已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早在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时,雾霾天气就在影响伦敦市民的日常出行。当时甚至有专门拿着照明设备有偿带路的人。最初市民并没有意识到雾霾的危害,只是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比如马戏团里的动物呼吸困难,家中的家具表面覆盖一层灰尘,等等。

1863年伦敦开通地铁后,有乘客从烧煤的牵引机车里闻到浓重刺鼻的硫磺气味,便向英国政府反馈了这个问题,希望政府能够妥善解决。然而,政府对此置若罔闻,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后,英国政府终于缓慢地行动起来,表示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想办法解决。但时任英国住房部部长麦克米伦仍然对媒体表示,“此次事件主要应归咎于天气”。

直到1956年,又发生了一次造成千余人丧生的空气污染事件。这一下英国议会承受不起来自民众的压力了,开始迅速推动环境保护立法,并鼓励家庭转用天然气取暖。伦敦市政府也行动起来,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天然气集中供暖,从而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政府还强制将火电厂从城区迁往郊区。

同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将其列为全国必须遵守的通行法律。该法案是一部控制大气污染的基本法,其中英国政府对煤烟等的排放作了详细规定:“烟尘控制区”内禁止黑烟排放,只准许使用无烟煤、焦炭、电力、煤气、低挥发性锅炉煤、燃料油,其他燃料一概不准使用。

当时英国各大城市基本上都被列为“烟尘控制区”,原本位于市区的发电厂和重工业企业,都因使用煤作为燃料而被迫迁往郊区。没有了发电厂和重工业企业,英国各大城市的大气能见度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清新,天空也越来越蓝。

英国政府也没有忽视对郊区环境的治理,要求相关企业必须建造高大的烟囱,从而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的能力。

通过上述努力,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煤烟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了90%。“雾都”伦敦的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雾日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5天左右,基本上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此后,1974年至2007年,英国政府陆续出台了《空气污染控制法案》《环境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汽车使用条例》《能源法》和《空气质量战略》等法令,这些法令在控制包括伦敦在内的全英国的大气污染,以及保护城市环境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