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最近下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描绘的“目标”中有句话特别引人关注:“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
我国的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70%,是能源、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与此同时,人口却仅占全国四分之一,是真正的地广人稀。2019年,东部地区10个省市的生产总值超过51万亿,而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产总值是20万亿,相差2.5倍。除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外,我国西部绝大部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推进西部大开发究竟有何考虑?
首先是政治考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攻坚的题中之意,也是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即便在今年疫情的背景下,中央仍然强调“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意味着目标不变,标准不变,约束可谓刚性。
其二是经济考量。中国要打造内需引擎带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让老百姓有钱可花,有钱敢花,特别是要提高农村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民众的消费能力。因此,文件当中浓墨重笔地提到:“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与此同时,要“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
其三是环境保护考量。西部大发展既然是“创新发展”,就意味着不会复制东部地区工业化的老路。中国两条母亲河——长江与黄河的源头都在中国的西部。西部地区是中国环境生态的大后方,地质形态丰富,冰川、湿地等生态资源丰富。所以大开发后的西部一定是绿色西部、美丽西部。
其四是国家安全考量。这需要重点说一说。“三大攻坚战”包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西部都当仁不让地成为重中之重。西部拥有中国80%以上的陆地边界,是重要的国土屏障。在与中国接壤的14个国家中,除朝鲜、俄罗斯主要与东北地区接壤外,其他12个国家均与西部地区接壤。这意味着解决好西部地区的社会治理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问题,我国的地缘安全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西部地区的国土一直延伸到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部分喀喇昆仑山脉等战略制高点都在西部,在建立欧亚地区陆上交通线的问题上,西部稳定的中国完全占据主动。
西部还是中国的战略纵深。中国主要经济引擎都集中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但西部历史上一直都是中国的战略地带。当年,中国在与美国和苏联同时交恶时曾启动“三线建设”,以战备为指导思想将工业体系大规模向西迁移。西部对中国安全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人口占中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左右。开发好西部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其五是未来发展考量。对中国而言,面向东方(太平洋)是为了把握现在,面向西方则是为了布局未来。中国的“一带一路”不是简单的经济输出,对于欧、亚、非旧大陆来说,如果能够实现陆上互联互通,就可以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完全串联起来,资本、资源、市场要什么有什么。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也说明了这条通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以往,打通如此广大复杂的地理环境,政治和经济成本极高,运输效率却很低。如今,有了高铁技术,打通亚非欧的陆上大动脉在经济和效率方面已经完全成熟。
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届时,一个社会有活力、人民生活富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西部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