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家庭教育社群有父母问,对于胆小的孩子,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
这可能也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谁不希望自己家有一个阳光自信的孩子,但很多家长对自信有误解,可以耐心看完这期内容,会有所启发,首先我给大家一个结论性观点:自信=自知+勇气。
我们来想象一个熟悉的场景。
当老师让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时,有三种情况:有的小朋友踊跃举手,有的小朋友犹豫不决,有的小朋友低头不敢说话。哪一种小朋友更自信呢?很多人肯定说是第一种,踊跃举手就是自信的表现,但是有可能这个小孩并不知道答案,或者并不确定就举手了。这个时候小朋友的自信有一点盲目,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知少一点,勇气多一点。
但是第二种小朋友呢?他们犹豫不决,可能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答案不敢确定,所以不轻易举手,表现出了犹豫不决,但是这种小朋友就不自信吗?其实不是,他们可能更谨慎,对自我要求更高,但是勇气可能少一点,所以,可以说这类小朋友,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知多一些,勇气少一些。
再来看最后一种小朋友,我们想最差的情况,他们知道答案,但是就不敢举手,我们通常认为这类小朋友就是不自信,但是我们也可以说,这类小朋友谨慎多一些,勇气少一些。他们思考很多,心里面有答案了,但是他们只是缺乏勇气,我们不能简单用不自信,或者自卑,来掩盖他们努力地思考和审慎的判断。
把自知和勇气区分开来是非常关键的,避免一棒子打死一个小朋友的所有品质,同时我们可以更具体地去解决问题,提升小孩自信。这是一种解构性的思维方式,对一个理念进行拆解和分析,然后找到针对性地解决方法。
我们首先来看勇气,勇气不足,完全是孩子的问题吗?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中有三种与生俱来的品质:理性、激情和欲望。
其中激情,也可以翻译为意志或者勇气。所以,勇气一部分来自天性禀赋。有的小朋友从小就很有勇气,更乐观积极,有的小朋友从小就比较谨慎悲观,这有一部分是天性决定的,当然勇气是可以不断地通过后天努力尝试提升的。勇气,就是我国思想家孟子说的:意气,孟子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志至焉,气次焉”,勇气来自意志或者志向,真正持续的勇气往往是建立在坚定的志向、远大的理想基础上的。尼采说,你知道为什么而活,就有勇气承受任何一种生活。
当然短期来看,提升勇气的方法有很多,从环境、行为、心理和思想方面都可以,从小增加父母陪伴可以增加勇气,增加心理暗示可以提升勇气,甚至调整身体姿态都可以增加勇气。当然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小朋友不断在现实中获得积极反馈,来积累勇气,缺乏勇气可能是害怕失败,所以在他们失败时多给予支持和鼓励。鼓励尝试、鼓励试错,甚至赞扬失败,这些培养他们勇气的办法。自信是自知+勇气,勇气的意义在于,它往往是突破自我边界的关键,鼓励他们在自知的情况下,勇敢地再向前迈一步。
其次,我们看看自知,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一生都致力于认识自我,可见自知并不容易。但是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自知基础上的,同时加上一点点勇气。一个人有可能很冷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张扬也可以是自信的。一个人平时咋咋呼呼,但是关键时刻却不笃定,这其实不是真的自信,只是胆大,或者说是鲁莽,甚至是一种无知。无知者无畏,无知的人常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和勇气,正如罗翔老师说,夜郎自大是无知者、好辩者的天性。无知者的自信是盲目的,是虚幻的。
自知是对自我的清醒的认知,我是谁,我的性格特质,我的优劣势,我的能力边界,对事情的深刻理解,我追求和渴望什么,当我们对这些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就逐渐建立了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关键是:自我边界感和自我与外界的关系。自我认识简单来说可以来自两个途径,一个是外部反馈,一个是自我反思。
第一种是,外部反馈,也可以是比较,可能有的小孩在比自己弱的小孩面前很自信,这种看起来的自信其实是通过比较建立起来的;还有通过外面的评价,比如经常受到表扬、恭维的人可能会更自信;还有的小孩的自信是建立在自己成绩好,身高体壮,父母有钱,衣服漂亮等外部的反馈基础上的。他们把这些反馈等同于真实的自己,因此会表现出自信。
但是建立在外部反馈基础上的自信,可能是虚幻和短暂的,比如,在班里面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更优秀的学校之后发现,自己成绩很普通,那么自信心和情绪就很容易崩塌。觉得自己家里很有钱的小朋友很自信,当他看到比他更有钱的同学,那么他可能就会挫败、自卑,甚至嫉妒。通过比较建立的自信,并不稳固。
更好的自信是建立在清醒的自我反思基础上的,是对真实的自我有中肯的评价,并且接受和认同这个自我。真正的自信是信任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认同他人眼中的自己。这种自信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品质,也是一种相对稳固的人格品质。正如叔本华说,要认识到你是谁,你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决定了你是谁,财富、成功、名誉,他人的评价和赞美,都是外在于你的,而只有你拥有的品质会伴随你一生。
所以,什么是自信?自信是自知+勇气。自信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自信不是在说教中产生的,应该是基于现实世界的真实反馈中逐渐获得的,尤其是当他们感知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同,他们就会逐渐对自我的能力边界产生认知,这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树立自信的过程。当他们放下积木顶端最后一块积木时,他们会表现真正的自豪和愉悦,让他们多体验这种经过自己努力之后的成功,勇气和自信会逐渐产生。
胆大或者胆小只是表象,真正的自信源自自知+勇气。如果他们只是缺乏一点点勇气,不敢举手发言,父母不一定要怂恿和强迫他们举手,而是要帮助他们找到答案,尊重他们自己思考之后的选择,如果他们觉得知道了答案,没必要举手,这并不是自卑,而是真正自信的起点。